
在小游园,崔丛达老人将倾斜的提示牌扶正插牢。(记者刘青霞摄)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在米东区卡子湾街道育林社区的五建小区,有一位83岁的老人,被居民誉为小区“一宝”。他叫崔丛达,是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邻里纠纷,他几句话便能化解;楼道灯坏了,他带着工具第一个赶到……在他的带动下,小区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崔”——有人主动扫地、有人争当志愿者、有人默默为老人送餐……
8月19日,记者刚走进小区,便看见身穿白色T恤的崔丛达坐在长椅上,正声如洪钟般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啊……”孩子们围坐一旁,目不转睛。
谁能想到,这位讲述往昔峥嵘的长者,也是一名始终如一的奉献者,日复一日为小区带来温暖与洁净。
8时,阳光初洒。一号楼前已响起熟悉的“沙沙”声——不用猜,准是崔丛达又在清扫落叶。他头发花白,微驼着背,动作却依然利落。
他常说:“我17岁参军,1964年入党,这辈子就认一个理:党员不退休,军人不言歇。”
1966年,他响应号召来到新疆,成为五建医院的一名药剂师,自此扎根乌鲁木齐。退休20年来,他也始终没闲着。社区组织学习,他第一个到,认真听、仔细记,还常结合自身经历给年轻党员讲体会。
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小区道路难行。崔丛达二话不说,扛起铁锹就出了门。从早铲到晚,浑身湿透,邻居劝他歇歇,他笑说:“没事,我身子骨还硬朗,为大家做点事,心里踏实!”夏天树枝干枯存隐患,他又主动修剪,汗流浃背也不停手,直到清理完毕才回家休息。
新建的小游园成了他新的“责任田”。每天早晚,总能看到他穿着志愿者马甲拎着一个塑料桶在清理草坪里的垃圾。他说:“下个月,我们要在游园边上种五棵树,挡噪音,也更美观。”说“我们”,是因为已有四个居民加入植树队伍——其中有老党员、退伍军人和志愿者。
老伴常心疼地劝他别太累,他却总说:“当年当兵什么苦没吃过,这算啥?我还能动,就要为大家多做点。”
孩子们最喜欢崔爷爷。他的口袋里总揣着水果糖,故事也讲得生动。“站岗夜里冷,我们就唱《东方红》,唱着唱着,心里就暖了……”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战士省下干粮给老乡、战友把生机让给新兵这样朴实的片段。孩子们听得入神,都说:“我们要像崔爷爷一样,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今年“八一”,社区举办“四老传薪火”活动,崔丛达主动申请做讲师。为备好课,他熬夜写稿,老花镜下,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他特意加了一句:“得让娃娃知道,好日子来得不容易,要珍惜。”现场孩子们的反应,没有辜负他的用心。
育林社区党委书记卢萌对他赞不绝口:“崔老真是社区的‘定海神针’。修灯、扫地……他总冲在前面。更可贵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被他带动起来。”
如今,小区里“小崔”越来越多:年轻人顺手帮他提重物,孩子送来自绘的“崔爷爷”画像,越来越多人主动扫地、送餐、做志愿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常点滴的坚守和温暖。崔丛达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未必光芒万丈,却一定温暖有光。
夕阳西下,崔老依旧在小区里慢慢踱步。身影不算高大的他,却像一棵老树,默默扎根社区、荫蔽邻里,也把“党员”二字,刻进了居民心里。
相关文章:
山东5名省管干部,拟进一步使用08-25
中国8岁男童在泰国皮皮岛溺亡,疑似未穿救生衣下水,父亲就坐在岸边08-25
八旬老兵践初心 小区“一宝”暖邻里08-25
“2年被家暴16次离婚案”当事人小谢再发声:孩子无端遭谩骂令人气愤08-19
83岁老战士讲述“雷锋班”战友事迹08-12
打卡孺子书房 开启文化之旅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