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南都市报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兰春
医院门口公然张贴“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等小广告,仅凭收药人开具的“小纸条”就能购买到处方药,假处方竟出自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一家外省综合性医院……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药店、药贩子与参保人员违规进行“医保取现”交易的情况,再次将“回流药”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报道揭露,这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处方、虚开药品等手段,大肆骗取医保基金,严重扰乱了医药市场秩序。
网友议论纷纷——“‘回流药’要不得,药品还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为何这种行为屡屡出现,侵蚀医保基金”“倒卖‘回流药’触及了医保底线”。
近年来,随着医保报销水平不断提高、医保目录内药品范围逐步扩展,特别是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的稳步推进,参保人员买药用药更加便捷。这些政策在带来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心思”。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些医院、药店、药贩子与参保人相互串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医保套现”黑色利益链。收药人通过张贴“医保取现”小广告,吸引参保人前往指定药店,利用医保购药后套现。随后,这些被回收的药品经中间人转卖给供货商,供货商再将其销售给卫生院、私人诊所和药店,最终这些药品又回流到患者手中。
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中,各方交易看似“各取所需”,实则“各受其害”。参保人虽然获得了现金,却提前透支了未来可能用于救命的医保资金;药店表面提升了销售业绩,实则突破了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基层医疗机构和诊所通过违法手段牟利,背离了“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
深入剖析可见,药品经多次倒手回流市场后,其质量安全完全失去保障。特别是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等高价药品,因其变现容易,往往成为“医保套现”的主要目标。一旦患者因使用这些药品受到伤害,由于流通环节混乱,几乎无法通过药品追溯体系追责。
要防止“回流药”掏空医保“救命钱”,需多管齐下。参保人务必妥善保管好自身的医保凭证和个人信息,绝不能因一时贪图小利而丧失原则,参与“回流药”交易。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若发现包装存在破损等异常情况,务必提高警惕,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药品。
医疗保障部门必须有“刮骨疗毒”的决心,对“回流药”黑色产业链要斩草除根。
一方面,要明确药品报销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尽可能压缩因政策界定不清而产生的套利空间;另一方面,要严格把控医保定点机构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构建一套严谨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旦发现机构存在违规操作行为,立即采取“一票否决”措施,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从根源上净化医保服务环境。
医保基金的安全防线,绝不允许任何不法分子从中作梗、肆意破坏。只有坚决斩断那些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才能保障医保制度的公平、公正与可持续性,让医保真正成为守护民众健康的“坚固堡垒”。
相关文章:
国寿安保新蓝筹混合财报解读:份额缩水44%,净资产降41%,净利润亏损915万,管理费146万04-04
国寿安保中债3-5年政金债指数财报解读:份额增长125%,净资产激增125.59%,净利润翻倍,管理费大增52%04-04
盘前大跌超7%!苹果CEO库克套现超1.7亿元!一年内已三次减持,累计套现达8亿元04-03
国泰中证光伏产业ETF发起联接基金财报解读:份额增长16%,净资产却降3%,净利润亏损1286万,管理费3.83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