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儿童骨折影像的隐藏陷阱,为什么有时要拍对侧肢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09:53:00    

【查找证书】

在儿童骨折的影像诊断中,医生常会遇到一个看似矛盾的操作:明明只有单侧肢体受伤,却要求同时拍摄对侧(健侧)的X光片。这一做法背后隐藏着儿童骨骼发育的特殊性、诊断的复杂性以及临床实践中容易忽视的陷阱。以下是需要拍摄对侧肢体的关键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一、儿童骨骼的独特性:骺线与生长板的干扰

儿童骨骼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未闭合的骺线(生长板)和软骨成分。骺线在X光片上表现为透亮带,容易与骨折线混淆。例如,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常因骺线未完全骨化而被误诊为单纯软组织损伤。此时,拍摄对侧肢体的X光片可作为“正常模板”,帮助医生区分生理性骺线与病理性骨折。

此外,儿童骨骼的塑形能力强,轻微骨折可能仅表现为骨皮质皱褶或青枝骨折(类似树枝弯曲后的部分断裂),这类损伤在单侧影像中容易被忽略。通过对比健侧骨骼的形态、密度和对称性,可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二、临床检查的局限性:患儿配合度与解剖变异

低龄儿童因疼痛或恐惧常无法配合查体,导致医生难以通过触诊准确定位损伤。例如,肘关节损伤时,患儿可能因哭闹无法伸直手臂,使得标准正侧位片难以获取,影像出现重叠或遮挡。此时,健侧影像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对位异常或微小骨折。

儿童肘部还存在特殊的解剖变异,如肱骨小头骨化中心的多灶性出现,易被误认为骨折碎片。内上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时,若未发现撕脱的骨块,可能被误诊为单纯脱位。通过双侧对比,可减少此类误判。

三、隐匿性骨折的高风险:TRASH骨折的警示

儿童肘关节存在一类被称为“TRASH骨折”(Translational Radiographic Anatomic of Soft-tissue Hints)的隐匿损伤,包括肱骨外髁骨折、内上髁骨折等。这些骨折初期X光表现可能仅为细微的骨皮质中断或关节间隙增宽,但实际损伤严重。例如,肱骨外髁骨折若漏诊,可能导致骨不连或肘外翻畸形。

健侧影像的对比能帮助识别以下关键细节:

关节对称性:如鹰嘴骨折伴桡骨头脱位(孟氏骨折),健侧影像可明确正常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的对位关系;

骨化中心发育阶段:儿童骨化中心出现时间个体差异大,双侧对比可确认是否为正常骨化而非骨折碎片;

软组织征象:健侧脂肪垫影的对比可提示关节内出血(如“帆船征”阳性)。

四、辐射安全的权衡:必要性高于风险

家长常担忧多次拍片带来的辐射暴露。然而,现代X光设备的辐射剂量极低(单次肢体拍片约0.001mSv,相当于自然环境中半天的本底辐射),且医生会严格限制拍摄范围。相较于漏诊导致的畸形愈合、生长阻滞等后果,双侧拍片的获益显著更高。例如,漏诊的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可能造成患肢短缩,而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法复位避免手术。

五、临床决策的终极依据:动态观察与多模态互补

即使双侧影像对比后仍存疑,医生还需结合动态复查(如伤后7-10天骨痂形成期)或进一步检查(超声、MRI)。MRI对软骨和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骺板损伤,但成本高且需镇静;超声则适用于床旁筛查。健侧影像在此过程中持续提供基线参考,避免过度诊断。

结语

拍摄对侧肢体并非过度医疗,而是儿童骨折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它弥补了儿童骨骼发育的动态性、影像学的局限性以及临床检查的不可靠性。这一做法体现了儿科影像学的核心原则:在最小化风险的同时,最大化诊断的精确性,为儿童骨骼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 任红瑞

相关文章:

长春航空展最新发布!常见问题、约票指南、入场须知、安检要求→08-23

幼儿汽车内窒息身亡,谁之过?08-23

儿童骨折影像的隐藏陷阱,为什么有时要拍对侧肢体?08-22

近东救济工程处:加沙营养不良儿童数量急剧增加08-21

5岁女童调汽车座椅致后排2岁弟弟被挤压窒息死亡,父母起诉车企要求赔偿200万元,法院:驳回请求08-14

“醒来就在空中了……”20岁小伙梦游开窗跳楼……08-10

“迷你厨房”暗藏真刀真火真高压!这样的玩具太危险07-20

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京开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