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当中有一位航天飞行工程师,他就是航天员王杰。从昔日亲手参与飞行器制造,到即将亲身驾驭飞行器遨游天际,这样的转变让王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然而,无论身份如何转换,他那份成为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始终如一。
正在穿着舱内服进行训练的就是神舟二十号乘组。对于航天员王杰来说,从研制飞行器到乘坐飞行器的每一步中,都坚守着一个信念:无论何种任务,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航天员 王杰:我有这样一个信念,我要干我就把它做好,当我成为航天科技人员,我就把航天科技人员的活干好,把飞行器设计好。当我参加选拔成为航天员,我的信念就是把航天员工作干好。航天员涉及面更广,需要知识、心理、专业技能、操作、政治品格,对我们要求更高。
今年35岁的王杰,1989年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从小在阴山脚下长大,初中时的一堂课,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航天梦想的种子。

航天员 王杰:当时印象特别深,下午有堂政治课,老师在黑板上就给我们介绍这个时事新闻,然后写了一段话就说:“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陆,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载人航天,这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个新闻当时告诉我们之后,我就记住了。
矢志蓝天,勇于追梦。高考时,王杰毅然选择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王杰继续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造力学,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博士毕业后,他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身心投入某新型飞行器的研制中。正当他在技术攻关道路上奋力前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降临——他接到了航天员选拔的通知。

航天员 王杰:因为我们是干载人航天的,而且我们单位也是一线单位,而且我是我们研究室最年轻的一个,领导推荐我去,我心里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选拔,但没想到第一关突破了,后面也是比较平稳的一个心态。因为选上了肯定是更好,可以飞向太空,这样过了一关又一关,就来了,感觉比较幸运吧。
从大山到星辰,王杰的目标逐渐清晰。2020年9月,王杰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王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航天员 王杰:第一个就是体能,我是做科研工作的,经常坐着,你会发现很多肌肉调动不起来,神经对它的控制已经弱了,这需要逐步适应,包括心肺功能、力量、柔韧性、耐力等等都需要练。其次我觉得是操作方面,因为我之前一直想从事设计工作,对于设计来说,更多的是想一个顶层的方案。航天员要求不一样,要求在知道的基础上,有逻辑一步一步地操作,不能失误必须正确,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个挑战。一次训练的课程,就是舱外服的训练,这个我印象很深,当我还在思考它的原理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的那个同事是一名航天驾驶员,他已经操作完了,而且他操作得特别好,这个对我刺激很大。
为了早日飞天圆梦,从基础理论到航天专业学习,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考核,王杰都不敢懈怠放松,经过4年多的严苛训练,他入选神舟二十号乘组。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杰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

航天员 王杰:我可能负责将来对物资管理类多一点。双人科学实验项目方面,我阅读理解快一点,我辅助多一点,他们两个操作比我更快更娴熟一点,他们就操作多一点,都要覆盖补全,我们互为备份吧。除了主要平台照料之外,我们有很多科学实验项目,空间站“建站为应用”,想要出成果,这些科学实验项目是必须的,而且是重点。我们这次有很多新增的科学实验项目,还需要配合地面人员完成这些科学实验项目,希望有更多的好的成果能够出来,实现一些应用。
从平凡到非凡的航天之路,王杰即将实现自己的首次太空之旅。半年太空出差即将启程,他充满期待和信心。

航天员 王杰: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期待飞行。这一次把担子压在我们肩上了,我觉得是一种责任,我们希望在六个月期间,把我们的这一棒传承好,把我们的站管理好,把我们的实验项目完成好。在空余时间体验失重感觉。如果有机会执行出舱活动,想体验在舱外行走,在舱外看太空,在舱外做操作是什么体验。想从太空看地球,重点更多看我们的国家,自己的家乡,山山水水,从太空领略地球风景。
责任编辑:王鹤翔
相关文章:
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王杰将亲身驾驭飞行器遨游天际04-23
和讯投顾文太彬:弱势行情下,如何低吸收获20厘米?04-22
感人一幕!景区内女孩心脏骤停,“抱娃”女护士通过心肺复苏紧急施救04-22
神舟二十号全系统合练今日展开04-20
如何使用一键还原软件还原系统04-19
金山数据恢复大师怎么恢复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