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添翼 实习生 王科慧)4月2日凌晨1时,一场跨越8000公里的“生命奇迹”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诞生。该院胸外科团队通过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历时3小时成功为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一名肺癌患者实施远程右上肺叶切除手术。此举不仅创下全球首例跨洲际单孔机器人胸外科手术纪录,更标志着我国医疗科技在国际微创外科领域迈入全新里程碑。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突破,更是跨国协作的胜利。”苏大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赵军表示,此次手术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团队四个月的辛苦筹备。4个月前,苏大附属一院胸外科团队便开始策划以机器人远程协作的方式,协助罗马尼亚医疗团队完成手术。由于地区跨度较大,使用机器人为患者进行手术需要完成设备运输、法律审批、行政许可、人员培训、设备测试等一系列流程,终于在4月1日晚上10点,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

医生操纵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进行手术
1小时后,这台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便开始了它在罗马尼亚的“首秀”。当晚11点,罗马尼亚医疗团队与苏大附一院赵军团队“线上”配合,为一名肺癌患者实施远程右上肺叶切除手术。赵军团队通过5G网络精准向手术机器人发出操作指令,在3~4厘米的单一小切口内,完成了分离支气管、病灶切除等精细步骤,将患者创伤降至最低。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在国内外40多名医护人员的协同配合下,手术圆满完成。

手术现场画面
“这台设备的机械臂操作十分灵活,视野可以放大2至10倍,毛细血管都能看得很清楚!”赵军介绍,此次手术的核心挑战在于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团队在筹备阶段测得平均网络延迟为107毫秒,但通过国产蛇形臂机器人的精密操控与5G技术优化,最终实现了“无感知流畅操作”。
此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苏大附一院在机器人外科领域的深厚积累。2023年,该院便牵头成立“国际单孔机器人培训中心”,邀请西班牙胸外科专家Diego Gonzalez-Rivas教授担任海外主任,并举办十余期国际培训班,吸引来自德国、埃及等20余国的130多名专家前来学习。赵军表示:“未来,远程手术将打破地域限制。即使是偏远地区,只要有设备,我们就能远程完成高难度手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
高职青年研发AI系统,为道路“健康监测”04-03
全球首例!跨越8000公里,苏州医生用国产机器人在欧洲做手术04-03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难题有解了!无锡7家医院试点“无陪护病房”04-03
宇树科技G1机器人直播“带货” 开播5分钟销售额128万元04-02
从川菜创新看消费提振(消费视窗·服务消费一线探访①)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