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中,一台台塔吊挥舞长臂有条不紊地运送建筑材料;地面上,上百名工作人员正有序施工……4月14日,位于广安岳池经开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重庆园”内,四川定科制药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15栋单体建筑主体已全部封顶,项目进度达75%,预计今年10月竣工投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及岳池的产业集聚优势、交通区位、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的关键。”四川定科制药公司副总经理熊邦文表示,作为重庆老牌药企希尔安药业在川的首个项目,总投资10.5亿元,专注于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建成后将与重庆总部中药产业形成差异化布局。
在打造生物医药“双飞地”产业园的背景下,岳池县于2020年和重庆市合川区携手共建“广安—合川医药大健康产业园”,正吸引川渝乃至全国众多药企入驻,目前该园区已成功创建为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该产业园已累计入驻希尔安、南松等重庆医药企业7家,承接成渝药品品种转移近200个。
这是岳池医药健康产业“融圈”发展的生动剖面。近年来,岳池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协作,完善基础配套,扩大开放合作,唱响“双城记”,建好“双飞地”,加快打造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
发展“飞地经济”
培育成渝地区产业协作首选地
4月15日一早,四川磐恒药业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张龙带领团队进行罗库溴铵、盐酸溴己新、帕瑞昔布钠3个原料药品种的GMP符合性检查的最后冲刺。
“这些品种从成都总部转移而来,即将量产上市。其中,罗库溴铵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30%,投产后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张龙说,他长期往返成都、岳池两地,主导成都中试平台的科研成果在岳池产业化落地,与团队半年内完成了GMP体系搭建,“由于成都产能受限,未来公司所有原料药品种将逐步转移到岳池。”
研发在成都、转化在广安,这一“飞地经济”模式让岳池加速承接产业转移。它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整合成都科研力量与岳池的生产优势,构建起从研发到孵化,再到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4月1日,该模式再结硕果:成都·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协作研发基地内,由成都云卫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脑器交互团队联合研发的AI睡眠筛查系统(一体式睡眠监测工作站)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全国首个集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睡眠监测医疗器械,标志着岳池县在推动成渝地区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云卫康’作为首批入驻基地的科技型企业,依托成都人才优势及岳池的产业转化能力成功获批。”县经济合作中心党组书记陆娟介绍,这为持续深化“飞地经济”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广安、成都在产业协同创新领域高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正成为岳池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亮点。数据显示,岳池经开区近三年原料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8.35%,无论是原料药企业个数、产品数量,还是产业集聚度,都排名全省第一,已发展成为四川乃至西南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其中,马来酸麦角新碱、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等15个原料药占全国市场份额100%。
当前,岳池正深化“飞地经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着力打造与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培育成渝地区产业协作首选地。
完善基础配套
持续增强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在岳池经开区,10多米高的多条黑色排污管架在空中有序排布,施工人员正加紧焊接排污管支架。预计今年8月,这些加装有流量传感器的排污管将在园区全线贯通,统一接入中转平台的智能监测终端。
“我们对所有药企实行‘一企一管’,可在线监测各企业排污数据,检测分析企业排污成分,将对偷排漏排行为精准溯源,打通园区绿色发展的‘任督二脉’。”岳池经开区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川介绍,目前实施的一期公共管廊配套建设项目,投资7300万元,管线总长约70公里,较过去传统地埋管道降低了大量维护成本,“我们预留了公共蒸汽管道弹性接口,方便分布式能源蒸汽管道建设,节省了企业建设成本和土地利用成本。”
与空中公共管廊同步推进的,是地面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岳池经开区规建股负责人何钦介绍,园区在既有骨架路网基础上,正延伸主干路网,扩骨架,2024年以来,已新建道路1.5公里,在建道路2.8公里。2025年下半年,拟建2.7公里道路,并配套修建雨污管网、人行道、电力管廊、路灯等附属设施。
“为引进更多医药企业入驻、持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力,园区正向上申报扩区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做优服务工作。”何钦透露,当前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二期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将从5000吨提升至10000吨。
园区内各施工人员穿行于各个作业点之间,新增的经十路、平安路等交通路牌等设施,不仅完善了园区“硬件”,更让转移至此的重庆药企增添发展信心。熊邦文表示,岳池不仅为渝企落户规划了“重庆园”承接产业转移,还为企业扩容和转型升级预留发展空间,“我们企业也火力全开,干劲十足,项目进度比预期快2个月。”
发展的堵点卡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为解决医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难题,岳池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主体、院校协同等模式,投资3.9亿元,建成全省第一个医药孵化中心——岳池创新药物孵化中心,主要承接成都研发基地及岳池经开区企业创新药物的小试试验、中试放大、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减轻企业研发投入。
园区日益成熟的配套和孵化转化能力使“飞地经济”更通畅,更多药品研发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目前岳池经开区已形成64家医药企业聚集区,涵盖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全产业链条,年产值超百亿元。
推进开放合作
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开放格局
3月27日至30日,副县长龙图、李佳薇率招商团队奔赴长三角,瞄准合成生物、医疗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出击,寻求合作,抢滩新赛道。
短短4天,斩获有效项目线索5条。杭州立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抛出橄榄枝,就酶解液生产项目提出产业基金支持及近万平方米场地需求;杭州柳叶刀机器人有限公司拟通过“基金返投”模式落地医疗机器人生产;普瑞基准生物(苏州)有限公司明确意向在岳池建设GMP生产车间……
在南京举办的“2025年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产业博览会”上,岳池县联合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精心打造“成都·岳池医药产业”专题展区,吸引华润集团、嘉兴欣贝莱生物科技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驻足洽谈。
目前,岳池县正加速推进招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重点企业回访机制、开展招商队伍专业培训、深化与成都产业园区协同对接等举措,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招商引资精准落子,医药健康产业加速“融圈”。近年来,岳池县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劲东风,围绕医药健康重点产业,明确上中下游产业链招商方向,按图索骥挖掘链主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全力发挥驻点招商组等招商力量主动出击,开展精准对接,成渝两地医药企业纷至沓来。已承接21户成都医药企业转化落地,已引进新青阳、希尔安等重庆企业7户。
在同城融圈首位战略进入全面提速、积厚成势的新阶段,岳池同城融圈发展态势越来越强劲、共建优势越来越明显。力争到2027年,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2030年实现600亿元,2035年实现1000亿元,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岳池融媒/刘婧)
相关文章:
全球首场!苏州“选手”来了!04-19
“成都世运号”,今日启航!04-18
滨州市农科院:为全市冬枣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04-18
岳池县医药健康产业“融圈”发展的生动实践04-18
工信部: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3%04-18
临沂这两大片区,将有大变化!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