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胥帅
今年以来,锂电、锂电材料以及光伏等领域的诸多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晶澳科技、先导智能、中伟股份等,纷纷将目光投向港股市场。这些企业赴港上市的一个关键诉求,便是着眼于全球化市场。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旨在通过赴港上市推动海外产能扩张与国际业务拓展。
企业的重大决策绝非草率为之。回顾去年,美国大选这一国际事件,已为今年贸易摩擦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埋下了隐患。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港股市场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展现出独特价值,尽管存在外部风险,新能源龙头企业仍集中赴港上市,本质上还是对市场信号的高效回应。
通过国际资本纽带,新能源企业能够有效分散地缘风险。引入国际投资者,不仅可降低跨境合作的履约成本,还能使企业的产权配置更趋国际化,借助市场契约重构,降低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外部影响。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已在全球范围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四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覆盖西班牙、匈牙利、印尼等多地。新能源产业承载着全体人类“能源革命”的宏伟愿景,全球化的分工逻辑不会因个别国家的行为而中断。中国新能源产业能够在全球崛起,得益于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强大的产业链条、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共同构筑的系统性优势。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主要指储能电池)合计出口量同比增长91.2%,达到61.5GWh。海关总署数据表明,一季度锂电池出口(金额)增长18.8%,依旧保持两位数增长,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更是增长43.2%。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新能源产业与全球市场的紧密关联。
新能源企业在内地所具备的产业链优势,与香港资本市场优势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双制度红利”。内地产业链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技术迭代支持,香港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实现价值发现,二者协同作用,降低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制度转换成本。这种转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整体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通过资本流动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群的网络效应。这种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叠加,构建起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港股相较于A股存在估值较低、流动性较弱的问题。这就要求赴港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以此吸引投资者。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赴港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港股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求更为严格,尤其是在环保、财务等关键领域,这对新能源企业的全球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企业盈利和成长的稳定性也有着更高期望。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开园即投产!前湾再添重量级产业平台04-16
每经热评|新能源企业“赴港”上市 开拓全球化版图的奋进之举04-15
【市场监督】江西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多维度维护市场秩序04-15
河北“三助工程”推动名优特产闯全国04-15
观察|“天塌不下来”,珠江之畔贸易正忙04-15
智库观察|工业首破万亿,宝安做对了什么?——来自财经自媒体人的观察04-14
陕西咸阳:专业跟着产业走 课程跟着岗位变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