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来了一位新“实习生”:宝安企业兆威机电去年11月发布的首款“灵巧手”,正在机场的智能分拣场景中进行实测验证,预计分拣效率将提升42%。
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为何在宝安“落地”这么快?宝安区“两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4月9日至11日,2025年宝安“两会”召开,明确了聚焦“十新”全面向新发展的实施路线,设置了“湾区方兴 御风而行·AI宝安制造”展,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支持创新创业”的系列举措。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产品展,还是新闻发布会,有四大要素始终贯穿其中——资本(Fund)、空间(Area)、场景(Scene)、人才(Talent)。
资本全力赋能,空间载体丰富,开放场景试验场,启动人才引擎——这四个与创新息息相关的资源要素,齐驱共进、碰撞交融,合力筑成了宝安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让“FAST宝安”不断加速奔跑,新欣向荣。

⊙

创新,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回报周期少则数年、多则十年甚至更久,需要“耐心资本”陪跑。
例如北京,近两年陆续新设8支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鼓励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领域快速发展;又如上海,去年7月发布总规模89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后陆续发布具身智能基金、大模型基金以及百亿规模的未来产业基金,向市场注入强劲“活水”。

近几年,宝安加速布局产业金融,借力资本市场助推“产融结合”。年初举行的区七届四次党代会明确要加快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每个产业都涉及高精尖前沿技术,更加急需源源不断、稳定“输出”的“金融活水”。
落实党代会要求,今年“两会”上,“金融”、“资本”、“基金”就成为了一大焦点。
宝安把“千亿‘基金矩阵’”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好区引导基金和两支种子基金、23支子基金,构建千亿“基金矩阵”,用基金的杠杆撬动企业在宝安做大做强。
“基金矩阵”各司其职,覆盖多领域、全周期。
“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支持创新创业”发布会上介绍,由宝安区政府全额出资的宝安引导基金,目前已参与设立23支子基金,投资覆盖区内企业超百家,直接投资的企业成功上市5家。
尤其在扶持初创企业方面,目前深圳全市设立了3只种子基金,宝安落地2只,是深圳唯一“双种子基金”落地区,分别为深创投红土种子基金(规模3亿)与同创智享种子基金(规模2亿),专供投入早期的项目,尤其是硬科技初创企业。

经过多年推动,“政府资金撬动+引导基金聚势+子基金群协同”的宝安“金融活水”,已浇灌许多初创企业:如徕芬科技,从代工吹风机的小厂,到如今电机转速“碾压”国际品牌,靠的正是宝安引导基金在早期的关键注资。宝安也凭着这样的耐心“陪跑”,登上了“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2024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全市第1。
⊙

空间,是产业集聚创新的载体。
近年来,宝安持续深度挖潜空间资源,向企业作出“只要有好项目,宝安一定有地可落”的承诺。2024年,宝安整备土地310公顷,其中产业用地107公顷、居住潜力用地43公顷、民生设施用地88公顷,均为全市第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对产业空间作出了详细规划和部署:2025年,宝安将加快推进“四块地两间房十二快”,让好项目有好空间可用。全年供应产业用地10宗以上、规模30公顷以上;完成土地整备150公顷以上;提升老旧园区产业空间300万平方米以上、单位产能提升至2亿元/万平方米。
值得关注的是,在“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支持创新创业”发布会上,宝安大手笔推出超百万低成本、高品质、定制化产业空间。
何谓“定制”?既有迎合特定企业需求的。例如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灵巧手等前沿领域,初创团队大量投入在科研,宝安拿出2万平米“零租”空间,打造2.3万平米“极客智造”“无忧空间”。
又有符合产业集聚发展规律,推动企业从简单扎堆到协同创新、集聚成势的:
面向软件、互联网、数据文娱产业,宝安在前海科兴科学城、稻兴环球科创中心等园区,推出8万平米研发办公空间;面向低空经济产业,在大铲湾、燕罗两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提供4.8万平米空间……宝安正以良好的空间保障,让企业安心创业、扎根发展。

⊙

对新技术、新产品而言,“验”的环节一直是一大“痛点”——规模化量产前,需要经过大量的中试、反复验证,才能走向市场。这就需要大量测试场景。
对此,宝安两会期间重磅宣布,将宝安397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城市创新实验室”全域开放,“有机遇、有礼包、有未来、无障碍”,邀请企业带着新技术、新产品来宝安“变现”。

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场景为王”,所有政务服务、公共设施的应用场景“能开放都开放、不开放为例外”,支持企业首台(套)、首批次等产品首发首秀首用。
同时,从2025年起,每年开放100+创新应用场景,发布1000+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撬动应用金额超1000亿元;首批场景锚定低空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城区等三大标杆示范。
宝安还推出政府开放、政府采购、企业需求、企业能力4张清单,撮合技术与场景无缝对接。

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宝安有“心”,更有“力”:既是深圳制造业的“压舱石”,又有“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场景资源丰富。
以场景赋能产业,宝安也已探出成功案例:影石研发的AI自动剪辑功能,在宝安马拉松赛事空中跟拍场景中验证,缩短产品迭代周期6个月;在燕罗无人机系统应用测试基地,日均108架无人机在此完成“首秀”。
在宝安,每个街角都是创新舞台,每次突破都在定义未来,有技术、有产品、有梦想,来这里创新创业正当其时。
⊙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根本在人才。
在揽才上,宝安一直很“高调”:从每年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到全市率先推行“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从联动前海打造“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到推出15天免租+拎包入住的“来深第一栈”,再到推动湾区电竞中心、湾区书城等标杆文旅地标加速刷新……宝安致力于让人才的梦想与生活同步“奔现”。

把人才当宝贝的宝安,也因此成了“人才磁场”。去年,宝安全年引进各行业人才约2万人,日均引才55人;目前拥有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40万,推动全区专利授权总量近50万件、连续6年全市第一。
今年,宝安写下新的KPI:积极推进“百万英才汇南粤 创新发展来宝安”行动,深入实施“凤凰英才”“卓越工程师”计划,协同共建海外人才工作站,引进各类人才2万名以上。3月,宝安就创新发布了支柱产业人才“双目录”,为智能终端等五大前沿产业绘制人才需求“导航图”,八类岗位年薪超百万,帮助人才“按图索骥”在宝安逐梦。

资本赋能、空间再造、场景开放、人才汇聚,四大创新要素在宝安协同发力,“FAST宝安”加速启航,一个湾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正在形成。
策划/统筹:崔洁
撰文:罗维维 王悦
海报:栾艺婷
摄影:何俊
【作者】 罗维维;王悦;崔洁;何俊;栾艺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每经热评|新能源企业“赴港”上市 开拓全球化版图的奋进之举04-15
品质西海岸|签约6个、开工9个、总投资279.9亿元,董家口经济区大抓项目显成效04-15
“盲盒式”奥特曼卡牌公司年入百亿!卡游再度冲刺港股上市04-15
慈星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8.82% 拟10派1元04-15
河北“三助工程”推动名优特产闯全国04-15
观察|“天塌不下来”,珠江之畔贸易正忙04-15
东吴证券市净率不足1倍 市盈率低至15倍04-15